导引 金牛王
在中共广东区委领导下,广东妇女解放协会积极执行国共合作的方针,妇女协会成员以饱满的革命热情,积极投入国民革命运动,蔡畅、邓颖超、高恬波、谭竹山等以国民党特派员的身份,推动和帮助各县成立妇协分会,先后在海丰、顺德、梅县、汕头、琼崖等20多个县市成立了分会,深入推进妇女运动。当革命星火燎原至粤东与琼州,海陆丰与琼崖的妇女们用血与火铸就了独特的解放之路,在中国妇女运动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海陆丰妇女解放协会
——澎湃,最早的革命武装
在彭湃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带领下,海陆丰地区掀起了以农民为主体的反帝反封建革命浪潮。伴随农民运动的深入,长期受封建礼教压迫的妇女群体开始觉醒,努力挣脱封建束缚,争取自立自强,争取平等女权。
1925年3日上旬金牛王,海丰即开始筹备组织妇女解放协会。妇女解放运动以两类群体为核心:一是彭湃担任教育局长期间创办的女子学校学生。通过设立女子高等小学和初等小学,招收了100余名学员,接受新文化教育后成为知识型骨干;二是织布厂女工群体。这些13岁便入厂劳作的童工,在彭湃开展农民运动时期参与工会活动,通过组织锻炼成长为实践型骨干。
1925年6月7日,海丰妇女解放协会正式成立,推选彭铿(澎湃妹妹)为会长。1926年,海丰县第一区妇女解放协会成立,蔡素屏(澎湃妻子)担任主任。
蔡素屏
1926年6月,彭铿、陈新等人在陆丰龙山中学成立陆丰妇女解放协会,选举彭铿为陆丰县第一届妇女解放协会会长。
1927年11月,广东妇女解放协会区夏民被派到海陆丰参加第三次武装起义,组织发动农村女青年增建了一支300人的女武装少年先锋队。这支命名为“卢森堡队”的先锋队,拉开了海陆丰妇女武装斗争的序幕,被彭湃誉为“红色花木兰”。
之后不久,由海丰县妇女解放协会执委赖月婵组建的“海陆丰妇女粉枪队”成立,鼎盛时期达到1.5万多人。她们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开展减租减息运动,参与武装斗争金牛王,在扩展海陆丰革命根据地、保卫苏维埃政权的斗争中作出了杰出贡献。“卢森堡队”和“海陆丰妇女粉枪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最早妇女武装力量。
琼崖妇女解放协会
——红色娘子军的摇篮
20世纪20年代,海南妇女深受封建制度与地主阶级压迫,长期受“三从四德”及“四权”(政权、神权、族权、夫权)等束缚。在1926年以前的琼崖社会,大部分妇女连正式的名字也没有。在琼崖妇女解放协会的组织下,广大妇女掀起了一场取名运动,这成为追求妇女解放的重要行动和标志。
广东省妇女解放协会琼崖分会在“男女教育平等”“男女职业平等”“赞助劳动妇女同胞”的口号下开展妇女运动,1926年秋改称琼崖妇女解放协会,推动琼崖各县妇女解放协会相继成立。
1927年3月,为了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琼东县妇女解放协会组织了声势浩大的纪念大会,成千上万的妇女组成浩浩荡荡的游行队伍,边走边高呼口号。这次集会对进一步发动琼崖东路一带妇女参加革命起了很大的作用,也为红色娘子军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31年5月1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第三团女子军特务连成立,庞琼花任连长。这支被誉为“红色娘子军”的队伍,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工农红军历史上唯一一支成建制的完整女兵战斗连队,也是琼崖自古以来第一支妇女武装队伍。这些琼崖女子扛枪上阵,浴血沙场,在红军独立师领导下,女子军特务连在担负站岗放哨、保卫红军独立师师部和琼崖苏维埃政府领导机关等任务的同时,积极配合红军主力作战。
庞琼花
1931年6月,驻乐会县中原墟的国民党反动民团武装,对“乐四苏区”进行骚扰。我红三团决定消灭这股敌人,女子军特务连参加战斗。女子军连按作战计划,佯装退却,诱敌深入。经过一个小时的战斗,毙、伤敌军20余人,俘敌“剿共”总指挥陈贵苑和中队长陈传美等70多人,缴获长、短枪90多支。女子军连机智勇敢地配合红军主力英勇作战的事迹受到根据地军民的赞扬。从此,“红色娘子军”的英名威震琼岛。新中国成立后,红色娘子军的英勇事迹被周恩来称为“世界革命的典范”,先后改编为电影和京剧,为世人所熟知。
电影《红色娘子军》海报
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组织完整、纪律严明、意志坚强、斗争英勇的妇女革命武装,女子军特务连的战斗历程虽不长,但其产生的政治影响和历史意义极其深远,她们用智慧、青春和生命,写就了琼崖革命的一幕幕伟大篇章,构筑了琼崖女子的伟大群像。百年回望,这些穿越时空的铿锵足音,仍在激励着新时代的南粤儿女破浪前行。
来源:汕尾日报、河北共产党员网、南海网、广州女性 金牛王
明利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