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盛多网,交通运输部举行4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一季度交通运输经济运行有关情况。今年一季度,我国货运量增速快于去年全年水平,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高位运行,一季度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6752亿元。
总体实现良好开局
“一季度,交通运输全力抢开局、稳增长、促发展,行业经济运行起步平稳、总体实现良好开局。”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副司长金敬东介绍。
具体来看,一是货运量增速快于去年全年水平,快递业务量快速增长。一季度,完成营业性货运量130.6亿吨,同比增长4.9%,增速较去年全年加快一个百分点。分方式看,铁路、公路、水路、民航货运量分别完成12.5亿吨、94.9亿吨、23.1亿吨和224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0%、5.4%、4.9%和11.7%。完成快递业务量451.4亿件,同比增长21.6%。
二是港口吞吐量保持增长,集装箱吞吐量增长较快。一季度,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42.2亿吨,同比增长3.2%,其中内、外贸同比分别增长4.1%和1.4%。完成集装箱吞吐量8303万标箱,同比增长8.2%,其中内、外贸航线同比分别增长3.6%和11.5%。
三是跨区域人员流动持续旺盛,“春运”规模创历史新高。一季度盛多网,完成跨区域人员流动量173.9亿人次,同比增长4.0%。分方式看,铁路、水路、民航客运量分别完成10.7亿人次、5486万人次和1.9亿人次,同比分别增长5.9%、下降2.6%和增长4.9%;公路人员流动量完成160.7亿人次,同比增长3.9%。“春运”期间完成跨区域人员流动量90.2亿人次、规模创历史新高。
四是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高位运行,铁路水路投资增长较快。一季度,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6752亿元,规模总体保持高位。分方式看,铁路、水路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同比分别增长5.2%和10.2%。
“五一”假期开展疏堵保畅举措
“五一”假期即将来临,综合考虑气象研判情况、假期时长、公路交通出行规律、小客车免费通行等因素,预计今年“五一”假期全国路网运行将呈现三大特征。
一是高速公路车流量持续增长,首日出行迎假期高峰。预计“五一”假期全国高速公路日均流量约为6200万辆,峰值出现在假期第一天,约为平日流量的2.1倍。二是小客车自驾出行火热,跨省车流量与新能源车流量双增长。三是高速公路潮汐车流特点突出,首尾时段拥堵压力集中。预计“五一”假期,高速公路总体保持高位运行态势。
交通运输部公路局副局长陶汉祥表示盛多网,为更好满足今年“五一”假期超大流量情况下公众出行需求,交通运输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一系列疏堵保畅的务实举措。
一是加强对重要通道、重点区域的路网运行监测调度,针对繁忙易拥堵路段“一段一策”制定疏堵保畅措施,开展动态治理抓早、抓小,提升通行效率。
二是联合公安交管等部门实施轻微交通事故快速处置,强化车辆救援力量预置,加密临时车辆救援点,实现事故路段快速救援、快速清障,提高事故处置效率。
三是加强服务区保障,针对充电繁忙服务区,通过及时采取引导至对向服务区或附近路外充电点、增设移动式应急充电设备,加强排队秩序管理等方式缓解充电繁忙情况。指导各地在流量大的服务区适当增设移动卫生间、加大垃圾清运频次等。
四是强化恶劣天气防御应对。加强公路气象会商研判,及时发布气象预警信息,做好人员、装备、物资准备。灾害天气发生时,及时做好应对处置工作,并按照相关预案,启动应急响应。
持续推动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
数字化转型升级
近期,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区域(第二批)公示。金敬东介绍,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是落实交通强国、数字中国等决策部署,推动交通运输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
今年是交通运输部联合财政部支持引导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的第二年。第一批8个区域实施半年以来,中央财政已先期下达资金34亿元,聚焦多条重点路线,协同推进安全韧性提升、“一张网”出行服务等场景规模化、网络化应用,推动“一路多方”“闸港区船”体制机制创新。目前,第一批入选区域已完成超过700公里干线通道智慧扩容,西江干线、京杭运河江苏段等实现电子航道图全覆盖。
从通道布局看,第二批入选区域选择的通道及网络,纳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6轴7廊8通道”主骨架的线路占比超过85%,与首批支持区域一起,基本实现京津冀—粤港澳主轴、京津冀—长三角主轴和沪昆走廊贯通,服务京津冀、成渝都市圈效率提升。
第二批区域的实施盛多网,将进一步加快推进高速公路与普通公路协同,推进嘉陵江、汉江等高等级航道与长江干线干支联动。从预期成效看,通过对这两批入选区域的支持,在智慧扩容方面将实现通道运行效率提升20%左右,在安全增效方面将实现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效率提升30%左右。
明利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